挑選滿足您所有需求的釣竿是一項艱鉅的任務。我們知道,每個人都希望能找到一根能抵抗超強壓力不易折斷的好竿,寸真擁有多年制竿經驗,在此提供您一些選竿的小撇步,讓您找到心目中最理想的精美釣竿!
Fish category
透抽
深場船釣的熱門對象。劍尖槍魷魚 (舊稱 劍尖槍烏賊) Loligo edulis Hoyle, 1885的俗稱,又稱為真鎖管,與萊氏擬烏賊同屬於鎖管科 Loliginidae,外套膜較為細長,身體後半段有一對長菱形的鰭,臺灣海峽常見,盛產季節約在6~8月。
軟絲
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 Lesson, 1830的俗稱,屬於管魷目的鎖管科 Loliginidae,身體的外套膜兩側,從頭至尾有兩片寬大的肉鰭,且兩鰭在尾部相連接,體內有寬大的透明角質內殼。分布於日本群島、夏威夷群島、馬來群島、印度近海、紅海,包括黃海、南海等海域,生活環境為海水,常見於暖水區。
大口黑鱸
大口黑鱸(學名:Micropterus salmoides)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太陽魚科的其中一種,原分布於北美洲美國中部、東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,棲息在植被生長,泥底質的溪流、池塘、湖泊等水域,不耐低溫,雌魚會掘洞產卵,屬肉食性,可作為遊釣魚及食用魚。
白帶魚
白帶魚(學名:Trichiurus lepturus),又名高鰭帶魚、魛魚、刀魚、白魚、裙帶、肥帶、油帶、天竺帶魚、黃稜油帶,為帶魚屬的一個種,分布於全球各個大洋及河口、近海沿岸。分布於全球各大洋溫暖水域。臺灣沿海,澎湖、小琉球、蘭嶼、綠島等海域。本魚屬於外洋性洄游魚類,常在晨昏時,游近沿岸追捕小魚,喜燈火,為貪食兇猛的魚類。
尖吻鱸
尖吻鱸(學名:Lates calcarifer)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尖嘴鱸科尖吻鱸屬的魚類。在華語地區又被稱之為「盲鰽」,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,包括波斯灣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緬甸、印度尼西亞、日本、菲律賓、澳洲北部以及、臺灣、中國南海等海域。
虱目魚
虱目魚(學名Chanos chanos)是東南亞一帶的重要魚獲物,溫水性魚類,分布在亞熱帶或熱帶的海域。因其吃藻類和海草而稱海草魚,虱目魚吃素。虱目魚食底藻,也是雜食性;在草食性魚種中,虱目魚成長算是相當快的一種。通常會控制在秋天天冷之前收成。由於虱目魚泳速快、爆發力強,因此學不會謹慎索餌,故相當容易上鉤,是台灣中南部釣魚人喜歡釣的魚種之一。
美國紅魚(紅鼓魚)
(學名:Sciaenops ocellatus),又稱紅鼓魚(Red Drum)、斑點尾鱸、大西洋紅鱸、海峽鱸、黑斑紅鱸、眼斑擬石首魚等,為廣溫、廣鹽、溯河行魚類,能耐低氧,抗病力強,是石首魚科擬石首魚屬下的唯一一種。。已成為大陸沿海,浙江,福建沿海及臺灣西岸的海上垂釣活動的對象。
泰國蝦
淡水長臂大蝦(學名: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),又稱泰國蝦、泰國長臂大蝦、羅氏沼蝦、羅氏蝦或淡水蝦碌,是分布最為廣泛的淡水蝦類,並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。是標準的機會主義者,但十分貪吃,雖然如此,淡水長臂大蝦還是較喜愛腥味較重的食物,例如:蝦米、肝臟。
鱸鰻
鱸鰻(學名:Anguilla marmorata),俗名花鰻、烏耳鰻,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鰻鱺亞目鰻鱺科的其中一種。體延長呈圓柱形,但肛門後的尾部則稍側扁。鱗片細小,體灰黑或黃褐但具有斑紋,腹部為銀白色;背鰭和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,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。體長可達160公分。白天全身隱藏在泥地中,只有露出一個頭部呼吸,到了夜晚即游出覓食,以其它魚類、蝦、蟹為食。